海上丝绸之路始于汉朝,至唐代发展繁荣。自汉朝开始,中国与马来半岛就经有接触,尤其是唐代之后,来往更加密切,作为往来的途径,最方便的当然是航海,而中西贸易也利用此航道作交易之道,这就是我们称为的海上丝绸之路。 隋唐时,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起点主要是广州,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 隋唐时期,广州成为中国的第一大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由广州经南海、印度洋,到达波斯湾各国的航线,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 海上丝绸之路开辟后,在隋唐以前,即公元6~7世纪,它只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一种补充形式。但到隋唐时期,由于西域战火不断,陆上丝绸之路被战争所阻断。代之而兴的便是海上丝绸之路。到唐代,伴随着我国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我国通往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及至非洲大陆的航路的纷纷开通与延伸,海上丝绸之路终于替代了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丝绸之路又称丝路,是古代以中国长安为起点,经过陇西高原、河西走廊和西域的哈密、吐鲁番、库车、喀什、和田于阗等地,进而连接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的一条陆路通道,它进入新疆后分成三路 一路沿昆仑山北麓,过帕米尔高原到达巴基斯坦和印度等地,成为南道;一路顺天山南侧,越过帕米尔高原,到达伊朗和波斯湾等地,成为中道;一路经天山北侧,过伊犁河向西通往地中海各国,成为北道。汉唐以后的1000多年间,始终保持畅通和繁华。输出的物品中,数量最多的是当时唯有中国生产而又最受西方人欣赏珍惜的丝绸,故被人称为丝绸之路。
然而到了唐中期后,随着陆上丝绸之路几度阻塞中断,渐渐衰落,海上丝绸之路先后从广州、泉州出发,随着世界航运业的发展而兴旺。秦汉时期约前226--220年,广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与海外交往频繁。中国的丝织品、瓷器、铁器、铜钱、纸张、金银等以广州为起航站运往海外,换回珠宝、香料、象牙、犀角等,广州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著名的贸易大港。
元朝。海上丝绸之路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宋元时期。宋代鼓励海外贸易,元代疆域广阔,海上丝绸之路在元朝进入鼎盛时期。
历史背景:
“丝绸之路”是德国地貌学地质学家李希霍芬1877年提出,原指中西陆上通道,因为主要贸易是丝绸,故名。此名出现后,学术界又延伸出海上丝绸之路。最早提出海上丝绸之路的是法国汉学家沙畹(1865年-1918年)。“海上丝绸之路”事实上早已存在。《汉书-地理志》所载海上交通路线,实为早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当时海船载运的“杂缯”,即各种丝绸。中国丝绸的输出,早在前,便已有东海与南海两条起航线。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六个历史阶段.
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如下:
1、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了中国与外国之间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上的重要海上贸易通道,也成功的推动了沿线各个国家的共同发展;
2、海上丝绸之路传播了我国民族的工艺以及儒道思想。除此之外,还对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和地区甚至是欧洲的一些国家都产生了不同程度上的影响;
3、海上丝绸之路从生活方式以及思维观念上,都对许多的国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不仅带动了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还直接推动了世界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 海上 丝绸之路 始于 哪个 朝代